有趣的故事發生原因
會和這一位朋友聊天,是因為我們在路易莎的時候,聊到文案撰寫的技巧。聽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信念會影響情緒,情緒會影響行動。這就是文案的本質:從信念去和受眾溝通,更能夠與受眾產生共鳴,更有效傳達信念。接著我們又往下繼續深聊:信念不僅僅可以用來寫文案,擁有好的信念也能夠幫助自己未來更順利。
檢視自己藏得很深但是確實存在的信念
「仔細的去回想,我們做事情都是根據什麼樣的經驗去決定呢」包含我們每一個念頭,每一個情緒,每一個行為和念頭,其實都有根據一個底層信念。套用到前面所說的:信念->情緒->行動。之後有一些想法時,可以先暫停一下,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一種想法,然後嘗試去問自己:為什麼。
如何去挖掘自己的底層信念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斷問自己:為什麼?如果你可以連續問自己五次為什麼,通常都能找到根本的原因。不過在挖掘底層信念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痛苦和不舒服,因為這些信念可能和過去不好的事情有連結。但我們無需要譴責自己,只需要淡淡的看他出現,並且接納他,理解過去是什麼原因造就了這個想法,影響了我到現在。
轉化自己的信念
過去發生的事件形塑我們的經驗,經驗造就我們的論點和原則。但是事件本身是中性的,解釋也沒有必要一次就下定論。過去發生的事件,可能會帶來極為負面的信念,現在卻可以重新解釋。
人們只會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想要聽到的。好好思考過去信念產生的原因,是否有必要產生這個信念,還是他其實可以用別的事情來解釋。
了解信念後,更能夠洞悉對方的語意
每一句話,背後都會有一個目的,也就是會對應一個信念。當聽到對方說一句話之後,嘗試去解釋對方說這一句話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溝通就能夠更加順暢。
分享我自己的例子
在與這位朋友聊天的時候,我不經意的聊到,「會與人比較的人內心的底層邏輯狀態是怎麼樣呢?」答案是:「恐懼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邏輯是這樣的
- 會想要與別人比較(行動)
- 害怕自己比別人還要差(恐懼)
- 擔心自己在社會環境居於劣勢,無法滿足父母的期待(信念)
- ->知識焦慮,一直盲目刷最新的知識(行動)
例外也會有第二種邏輯
- 會想要與別人比較(行動)
- 害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遭到大家的異樣眼光(恐懼)
- 想要和大家都相處融洽,不想要不一樣(信念)
- ->如果自己比別人好,會自己踩煞車不讓自己過於優秀
有一些不錯的信念和大家分享
- 人天生下來都是完美的,是後來經過社會化,才會有許多主觀的信念存在,而這一些都是可以覺知和轉換的。
- 仔細的區分手段和目的:過去為了應付某件事情的手段,不要錯把它當成目標,否則格局會很小。
觀自在:你的內心世界反應你的整個世界
這個世界是由我來到這個世界是來體驗的,擁有怎麼樣的信念就會擁有怎麼樣的看法。看事情是愉快的,世界就是愉快的,看事情是悲觀的,世界就是悲觀得。看見自己擁有,自己就能夠擁有,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就真的不會擁有。期許我們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底層信念,接納他,接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