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怎麼做才有轉換率?行銷主管必懂的4個SEO 核心策略


為什麼「流量不等於轉換率」?行銷主管常見迷思

SEO是什麼?怎麼做?

很多人知道SEO是什麼,但就是一直摸不定SEO怎麼做,在數位行銷的領域中,SEO 經常被誤解為一場「排名競賽」或「流量遊戲」,但實際上,流量只是起點,轉換才是關鍵成果。對於一位行銷主管來說,若只關注搜尋量高的關鍵字或網站點擊次數,卻忽略了用戶進站後的行為與轉換動機,那麼即使成功把人帶進網站,也可能只是讓潛在客戶「看完就走」。

只評估關鍵字流量、忽略用戶意圖與行銷漏斗

很多公司在規劃 SEO 時,習慣選擇搜尋量高的關鍵字作為主要目標,認為這樣能快速導入大量流量。能不能衝到搜尋結果頁(SERP)先不談,就算衝上了第一頁,關鍵字與使用者的真實需求無關,或者放錯在行銷漏斗的階段,這些流量還是無法有效轉換為商機與營收,反而會拉低整體行銷投資報酬率。

高流量卻零轉換的網站,問題出在哪?

我看過很多流量高的網站,雖然有大量 SEO 內容,但幾乎都是「資訊型」文章,無法引導用戶進一步認識品牌、理解產品優勢,甚至文章也缺少品牌的風格,看起來與其他網站寫的文章大同小異,不只內容上缺乏深度與風格,也缺乏清楚的 CTA 或轉換機制。簡單來說,進到網站的用戶「知道你,但不知道為什麼要選你」。

SEO 是行銷策略的一環,不僅僅是一項技術

真正有效的 SEO,應該是嵌入在整個行銷漏斗中的一個策略,與其上下策略緊密銜接。它不只是讓用戶找到你,更是讓對的人在對的時間、看到對的內容、進入對的轉換節點。如果你不從從使用者搜尋意圖出發,對內容架構規劃,你就沒有精準控制受眾的能力,缺乏轉換機制設計與數據追蹤分析則是讓對的受眾從你的指縫中流走。


搞懂 SEO 與行銷漏斗的關係:每一階段都有對應解法

我們先用較簡易的行銷漏斗讓你能快速理解邏輯,用 TOFU(認知)、MOFU(評估)、BOFU(決策)三個階段來說明,SEO 可以是包含於你整體行銷漏斗的其中一個環節,SEO 之中也可以有自己的行銷漏斗,以後者敘述來看,SEO 若要包含一個行銷漏斗,代表你的文章必須要有能夠對應行銷漏斗中不同層級的類別,也就是要有 TOFU 類別的文章、MOFU類別的文章、BOFU類別的文章。

數位行銷漏斗這樣做才有效!6招實戰數位行銷漏斗操作心法

image

圖片來源

TOFU(認知階段):教育型內容 + 品牌曝光

要設計 TOFU 類別的文章,要了解這一階段的使用者尚未有強烈購買意圖,可能只是在搜尋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時候可以提供「如何做」、「為什麼」等教育型內容,例如若你的行業是在賣西裝的,你就不該在這個階段使用「西裝面料選擇」這種關鍵字,而是「西裝 推薦」、「西裝 穿搭」或是「西裝 紳士」這類較廣泛的關鍵字。

MOFU(評估階段):比較型內容、專業性內容 + 案例見證

用戶進入這一階段時,已經開始比較不同解決方案。此時應該提供更具專業性或是具資訊性的內容,例如產品比較、應用案例、FAQ、白皮書等。

假如今天小明是打算買西裝的客戶,這時候他可能已經在想「我該買成衣西裝呢?還是我訂做一款?」,這時他可能就會點擊有「西裝 成衣 訂製」、「西裝版型選擇」、「西裝 面料」關鍵字的文章,簡單來說,這類文章就是為了協助用戶了解你的優勢並篩選不適合的受眾的同時,提升信賴感。

BOFU(決策階段):CTA 設計 + 表單優化 + 成交誘因

進入決策階段的用戶需要具體的行動指引,或是有較強的品牌內容的文章。提供受眾清楚的「選擇我們品牌」的理由,讓那些已經培養出信任感與忠誠度的受眾進入轉換環節。今天小明在查詢西裝相關的內容時,已經鎖定自己喜歡的兩家西裝品牌,你的品牌官網中,有提供一個「選擇的理由」,另一家的沒有,那很高興的告訴你,你多一筆訂單了。

想要撰寫這個漏斗層級的文章,你可以用「為什麼選擇我們的訂製西裝」、「客製服務流程介紹」這類的標題,另一個重點是,你的文章要設計清楚的 CTA(例如:立即預約、免費試用),與簡易的轉換流程,顧客是否成交就只差了 30 秒,結果你的表單設計得亂七八糟,讓客人看不下去,這不是功虧一簣嗎?限時優惠、提供免費服務等等轉換誘因,也可以是讓潛在客戶不再猶豫選擇你的原因。

將產品銷售頁放在使用者還不理解問題的情境下,只會讓人跳出;或在用戶已準備購買時仍提供基礎知識文章,則可能錯失成交良機。內容與漏斗階段不匹配,將大幅降低轉換效率。


SEO 的唯一本質是什麼

不管今天 Google 怎麼改演算法,SEO 的本質都不會變,只要你的文章能夠解決用戶的疑問,就是好文章,自然流量表現就會好。要有好的文章,有幾個重點你需要了了解,搜尋行為與意圖、使用者體驗、轉換機制,也就是分別對應前述行銷漏斗的前中後。

1. 搜尋行為與意圖:關鍵字與標題設計要精準對位
想要文章能精準對應使用者的搜尋行為與意圖,就必須了解使用者在不同階段會用什麼樣的關鍵字搜尋。以一位想導入CRM系統的潛在客戶為例:

  • 認知階段可能搜尋:「什麼是CRM」、「CRM的好處是什麼?」
  • 評估階段可能搜尋:「CRM品牌比較」、「HubSpot vs Salesforce」
  • 決策階段則可能搜尋:「XXX CRM報價」、「XXX CRM方案評估」

這些搜尋意圖會決定你的內容要呈現什麼樣的資訊、該使用什麼語氣與深度。同時,標題的設計也是關鍵點,在眾多搜尋結果中,只有能直擊痛點、勾起好奇、製造「失去的恐懼」的標題,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關鍵字的選擇不應僅看「搜尋量」,而要思考這組關鍵字背後的「動機」與「期待得到的解答」是什麼,才能真正吸引對的人點進來,並願意繼續閱讀。

2. 使用者體驗(UX):內容不是給 Google 看,是給人用的

很多人做 SEO 還停留在「餵給 Google 看」的迷思裡,結果做出來的網頁排版混亂、閱讀不順、圖片無法開啟或根本無法在手機好好瀏覽。實際上,Google 評估網站的方式早就全面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所以前段才會告訴你「只要你的文章能夠解決用戶的疑問才是 SEO 的本質」。

你需要關注的細節包括:

  • 網頁速度:越快越好,尤其在手機裝置上不能延遲
  • 段落與格式設計:善用 H1/H2 標籤、內文行距、段落清晰、有邏輯結構
  • 圖片與多媒體:圖片要有 alt 描述、你也可以加入影片或是其他的互動媒體
  • UI/UX:導覽設計要簡單明確、內文不要被彈窗或廣告干擾,避免中斷閱讀體驗

SEO 的內容不只是給演算法讀的,「潛在客戶」看得懂、看得進、看得爽,才有轉換的機會。

3. 轉換機制:沒有 CTA,再好的內容也只是資訊

很多企業網站花了大量心力寫文章、做 SEO,卻遲遲沒有轉換,問題往往出在「內容沒有被導向任何行動」。用戶讀完之後,只知道你提供資訊,但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這時候,受眾就會離開網頁,去找其他文章去了。你的網站需要設計一個明確、直覺的轉換機制。

有效的轉換機制可以包含:

  • 清楚的 CTA(Call-to-Action):例如「立即預約顧問」、「下載完整案例」、「免費試用 7 天」
  • 簡潔好用的表單:欄位越簡單,轉換率越高,盡量只保留關鍵資訊需求,先保留客戶,後面資訊再向客戶補齊就好
  • 視覺誘因:按鈕顏色、位置、語句設計,都會影響點擊率
  • 後續追蹤設計:轉換後的感謝頁、Email 自動回覆、再行銷追蹤碼的埋設,都是關鍵細節

四、技術 SEO 打好底:沒有良好體質,轉換率等於空談

再好的內容與策略,若網站技術層面不合格,也無法支撐轉換,SEO 的本質依然不變,但在現在這個時代,做好技術是基本。

1. 網站速度:秒開才有機會留下人

用戶耐心有限,Google 也直接表示「網站速度是排名因素之一」。網站每慢一秒,跳出率都會提升,尤其在行動裝置上更明顯。

  • 快速建議:壓縮不重要或是尺寸較小的圖片、使用 CDN、減少 JS/CSS 請求、啟用快取

2. 行動裝置適應性:超過七成用戶在手機上搜尋

如果你的網站還沒做好 RWD(Responsive Web Design),那不只是轉換率會低,甚至可能根本沒被列入搜尋結果。

  • 快速建議:按鈕大小、表單欄位設計、避免橫向滑動

3. 結構化資料(Schema Markup):讓 Google 更懂你是誰

結構化資料是一種語法,能幫助 Google 更理解你的頁面內容,例如這是一篇文章、一個商品、一場活動,還是 FAQ。使用得當的話,還有機會出現在「精選摘要」、「星等評分」、「常見問題」等進階搜尋結果中。

  • 常見 Schema 類型:Article、FAQ、Product、LocalBusiness
  • 實作方式:可透過 JSON-LD 格式手動嵌入,或用外掛自動標記(例如 WordPress 的 RankMath)

4. 內部優化細節:你可能忽略的小事,其實都算 SEO 技術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大重點外,還有許多「小地方」累積起來會影響網站整體表現,特別是搜尋引擎的抓取與理解能力:

  • 圖片 ALT 說明:圖片無法被網站爬蟲直接閱讀,因此 ALT 屬性能讓 Google 理解圖片內容,對圖像搜尋也有幫助。
  • 標題字數建議:建議控制在 50~60 字元(英文)內,中文則建議控制在 20~30 字內,避免在搜尋結果中被截斷。
  • Meta Description 字數:建議落在 120–160 字元之間,提供誘因與摘要,提升點擊率。
  • 總文章字數:雖然沒有絕對標準,但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資訊型文章我都會寫到 3000 字以上,4、5000字是常態,長文通常較容易涵蓋更多關鍵字與搜尋意圖。
  • 內部連結策略:主題相關頁面應互相串接,有助於提升網站整體結構與搜尋引擎爬蟲的抓取效率。
  • 外部連結品質:引用可信賴網站、研究或報導,能強化你內容的可信度與專業性。

5. 技術 SEO 與 UX/UI 的關鍵連動

使用者體驗不只是好看而已,它直接影響停留時間、滑動比例與互動率。SEO 團隊需要與設計、前端工程密切協作,才能打造真正「能轉換」的網站。

  • 關鍵指標:平均停留時間(可用 GA4 追蹤)、滑動深度(可用 GTM 追蹤)、點擊率(CTR可用 GSC 追蹤)
  • 快速建議:先寫結論,讓使用者知道這篇文章是他們想要的、清楚的資訊架構(IA)、吸睛的 CTA 設計、良好的可讀性

好的網站體驗會讓用戶更願意停留與互動,從頁面設計、資訊結構、按鈕配置,到導覽邏輯,都是提升轉換率的關鍵因子。

怎麼知道使用者喜不喜歡你的 SEO 文章?用數據說話才準確

寫了一篇內容扎實的 SEO 文章後,你一定會想知道:「用戶有沒有真的看完?看完有沒有採取行動?」這時候就需要善用數據工具,讓整體 SEO 成效可以被追蹤、分析、進一步優化。建議從以下三個工具開始:

  • GA4(Google Analytics 4):GA4 是目前最主要的網站行為分析工具,可以幫助你了解用戶的停留時間、頁面互動、點擊行為等。如果你想知道「哪篇文章最常被看完」、「哪裡流失最多用戶」、「用戶看了多久」,GA4 提供的報表就能給你具體答案。
  • GSC(Google Search Console):這是了解搜尋表現的第一手工具。它可以讓你知道文章被哪些關鍵字觸發、點擊率多少、排名變化,以及是否有技術錯誤(例如頁面未被收錄)。想要調整內容策略,GSC 提供的資料非常關鍵。
  • GTM(Google Tag Manager):GTM 則是用來設定與管理「轉換事件」的工具,可以提供更細緻的用戶行為報告,像是 CTA 被點了幾次、表單是否送出、用戶是否滑動至某段內容……這些細節都可以自訂追蹤。透過 GTM,你不需要寫程式碼就能靈活設計各種追蹤事件,讓 SEO 不只是看流量,而是看行為、看結果。

整合這三大工具,你就能建立出一套完整的 SEO 成效追蹤機制。從使用者怎麼進來、看了什麼、做了什麼,一目了然。當你能掌握這些數據,才有辦法持續調整方向,讓每一篇內容都更貼近受眾、提升轉換。


內容 + 數據 + 行銷整合:恆遠數位行銷的實戰思維

在恆遠,我們提供 SEO 優化、廣告投放、內容製作、網站設計等服務,但不論客戶的需求是什麼,我們都從整合行銷的視角切入。

因為我們相信,只有對的內容,放在對的漏斗位置、用對的方法呈現,再以數據佐證成效,行銷才能真正帶來價值。

我們的實戰方法:

  • 結合 SEO 與品牌溝通,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 每個品牌都有適合的撰文風格,由我們來想,你們來審核是否與品牌理念一致
  • 重視客戶與我們之間的溝通成本,解釋清楚每個行銷決策背後的邏輯與依據

轉換不是偶然,而是策略的成果

SEO 的終點從來不是 Google 第一頁,而是讓潛在客戶採取行動,完成每一次有意義的轉換。

如果你是企業主或行銷主管,想要打造一套真正能創造營收的 SEO 策略,請記住:

  • 評估搜尋意圖比搜尋量更重要
  • SEO 是行銷漏斗的一環,不是孤立手段
  • 整合內容 + 技術 + 數據,才能產生效益
  • 轉換不是「希望」的結果,而是設計出來的

???? 想讓 SEO 不只是流量,更能帶來轉換?放心交給恆遠

歡迎預約【恆遠數位行銷】顧問服務,一起建立適合你的整合式 SEO 系統。

SEO怎麼做

歡迎標明出處,轉載分享。
SEO優化部 吳念哲Zavier

SEO優化部 吳念哲Zavier

文章: 1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