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教學看這篇:你想學的我們有,別人沒講的我們也說

你以為 SEO 就是選關鍵字、寫文章、等排名?

那是別人教你的。
這篇SEO教學要教你的,是如何讓搜尋引擎看見你、理解你、相信你的心法。
更重要的,是讓「人」願意留下來、被說服、產生行動。

一、別再找 SEO教學文章了,心法交給你

網路上對 SEO 的定義百百種,但我用一句話讓你聽懂:

SEO 是價值交換的開始。

什麼價值?怎麼交換?

價值就是你的專業、服務、產品。交換就是,當網路使用者碰到問題時,你利用他們的時間,傳遞你的專業,讓他們認識你,最後讓他們變成你的客戶。

搜尋引擎不會欣賞你網頁設計得多漂亮,只在意你能不能幫使用者解決問題。
那些總是排在前面的內容,不一定寫得最好,但它們一定能做好傳遞價值這件事。

你該討好的對象只有兩個

一是搜尋引擎,二是你的目標受眾,缺一不可。

所有搜尋引擎的目標都一樣:
讓人用最少的時間,找到最準的答案。

所以你得先讓搜尋引擎「看懂你在說什麼,並且相信你的內容是正確的」,也就是你的 Alt、內外站連結、H1, H2 有沒有標示清楚(詳見第七段:SEO專有名詞)

搜尋引擎對內容的信任建立,可以用三層信任金字塔來看:

  1. 可讀性與結構清晰(On-page SEO 基本功)
  2. 內容品質與使用者回饋(停留時間、跳出率、點擊率)
  3. 權威背書與連結建設(Backlink、品牌聲譽、專家貢獻)

當你讓搜尋引擎在這三層都感到安心,就越容易被「信任」排上去。
但你真正的突破點,是讓受眾相信你說的是真的,並且說得很好,讓他們花更多時間閱讀、點擊網頁元素、甚至留下聯絡資訊。


二、關鍵字不是選來放的,是選來思考的

很多人做 SEO 的第一步,是「選熱門關鍵字」,也就是 SEO 領域常說的「大字」。
但你應該想的是:「使用者遇到我能解決的問題時,他們會搜尋什麼?」

SEO關鍵字是使用者在需要幫助時,腦中跳出的第一句話。

pexels pixabay 355952

關鍵字不是你塞進標題裡,用來騙點擊的工具,況且現在 Google 那麼大間,市值這麼高,你覺得你的想法騙得了他們嗎?

每個關鍵字背後,都有不同的心理階段:

  • 認知期:剛開始接觸這個主題,還在摸索(通常是大字)
  • 比較期:已經在挑選選項(通常是長尾關鍵字)
  • 決策期:準備行動、下單、詢問

你的文章,要對應使用者在哪個階段,給出最貼近的答案。

SEO怎麼做才有轉換率?行銷主管必懂的4個SEO核心策略

長尾關鍵字 vs 短尾關鍵字:差別不只是長度,而是「搜尋意圖」

一、什麼是短尾關鍵字?

短尾關鍵字(Short-tail Keywords),又常稱為「大字」,通常只有1到2個字詞,例如:

  • 減肥
  • 手機
  • 咖啡店

這類字詞搜尋量大,但同時也非常模糊競爭激烈
舉例來說,搜尋「減肥」的人,有可能想知道飲食、運動、保健食品,甚至減肥門診——你無法確定他到底想要什麼。

二、什麼是長尾關鍵字?

長尾關鍵字(Long-tail Keywords)通常由比較多字詞以上組成,帶有明確意圖,例如:

  • 健康減肥食譜
  • 台北 夜景 咖啡 推薦
  • 初學者 手機攝影 課程

這類關鍵字的搜尋量雖小,但搜尋者意圖非常明確,代表他們已經進入「比較期」甚至「決策期」,只差一點點就會採取行動,通常低競爭、高轉換率、意圖明確。

三、為什麼長尾關鍵字更重要?

短尾關鍵字像是人潮洶湧的十字路口,大家都想去,但你很難抓住任何一個人。
長尾關鍵字則像是一條小巷子,雖然人少,但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在找什麼,也更容易被你接住。

如果你的網站或品牌還沒有很強的權重或知名度,那麼只搶短尾關鍵字排名,通常是浪費時間;相反地,善用長尾關鍵字切入,更容易精準接觸目標受眾,建立信任與轉換。

四、不同意圖的關鍵字

Google 將搜尋意圖分為三種:

  • Do(交易意圖):買東西、預約、申請服務,例如「買跑鞋推薦」、「預約健身教練」
  • Know(資訊意圖):想了解一個主題,例如「SEO 怎麼做」、「什麼是行銷漏斗」
  • Go(導航意圖):直接想找一個品牌,例如「蝦皮登入」、「UNIQLO 官網」

了解使用者的意圖,能幫你安排更貼近的內容與 CTA,不只幫助排名,更提升轉換。

五、建立 Keyword Map

用 Excel 或其他工具建立一份關鍵字地圖,至於找關鍵字,用 Google 的 Keyword Planner 或是 SEO 工具像 UbersuggestMozAhrefs 都可以,主要目的是讓你清楚以後的網站邏輯是否清楚,是否有重複內容,這也是拉高整體排名的基礎。

懂得用長尾關鍵字鋪路,才有機會讓短尾關鍵字發光。

【終極指南】數位行銷工具 90+ 一篇就足夠-基礎篇
【終極指南】數位行銷工具 90+ 一篇就足夠-進階篇

三、好內容不是寫給演算法的,是寫給「已經想做點什麼」的人

SEO 是流量入口,但談到說服與轉換,靠的是內容本身。

每篇 SEO 文章,都應該是一段銷售對話的腳本
你不是在「介紹產品」,而是陪對方一步步做出選擇。

  • H1 是眼神交會——讓人覺得光看文章標題,你就是 SERP(搜尋結果頁)中最亮眼的一個
  • 前 100 字 (Meta description) 是開場白——用短文就要讓人對你的文章內容有興趣
  • H2~H4 是組織邏輯——讓人知道這篇文章結構清晰,願意繼續理解你
  • CTA 是邀請對話——引導受眾留下聯絡資訊、下單或是所有你希望他做的事情

寫內容時不要湊文章字數,每一個段落或是句子都需要精心規劃。

你的目標,是帶著讀者從問題,走到「選擇你」,你想想,難道目標是「文章字數達 5000」看起來不荒謬嗎。
別做內容農場,要做引導者,陪每一個使用者完成一次明智的決策旅程。

例如:一篇針對「減脂菜單」的 SEO 文章

  • H1(標題):我會設計成:3週減脂菜單:不餓肚子也能瘦、還能省錢
  • 引言 (或 Meta description):網路上找的減脂菜單不是太餓,就是太貴?這篇給你一套兼顧飽足與花費的菜單,從早餐到宵夜都幫你安排好,讓你不餓著,還附上營養素計算。
  • H2 小標題:一週份量表、三餐時間建議、常見錯誤解答、如何準備購物清單
  • CTA:下載 PDF 版本 + 訂閱電子報取得更多營養計畫

上面的舉例作為拋磚引玉,我相信若是做減脂餐的老闆肯定可以寫得比我好


四、技術不是冷冰冰,是讓使用者感覺「你專業」的底層功夫

網站技術永遠是那種「沒人感覺到就對了」的存在,女性內衣都懂得用「毫無存在感」當文案,你的網站技術就要像女性內衣一樣。


做對了沒人誇你,做錯了大家立刻跳走。

  • 速度:3 秒跑完是基本,1.5 秒才有競爭力
  • 行動裝置體驗:現代搜尋量 70% 以上來自手機,你不優化,名次自然被讓出來給有做 RWD 的網站
  • 圖片 ALT:幫助搜尋引擎理解圖片,也提升無障礙體驗
  • Meta 標題與描述:讓你在搜尋結果頁中脫穎而出,吸引點擊

快速技術檢查清單:

  • 標題長度控制在 30 字內(最好包含關鍵字與情緒字眼和數字)
  • 描述前 90 字要明確主張,因為後面的文字就會被截斷
  • 建立內部連結,鞏固主題群與站內邏輯,並且增加 Dwell time
  • 適度外部連結、自己的經驗、權威,強化內容權威與信任度(E-E-A-T)
  • 使用結構化資料,提升 SERP 顯示效果(FAQ、星星、價格等)

最常見導致 SEO 技術失效的錯誤

  • 網站圖片太大,導致載入超過 5 秒,不重要的圖片都做壓縮處理
  • 全站使用 H1(標題層級混亂)
  • 頁面無 SSL網路安全協定(影響信任感)
  • 網站有兩個網址版本(http / https,無設 canonical 標準網址)
  • 每一頁 meta title 都一樣(失去點擊吸引力)

這些東西可能不會讓你瞬間衝上第一名(我還是有馬上衝上去過拉),但會讓搜尋引擎更樂意讓你在第一頁留下來。

排名變化
從第一頁排名掉到 86,文章重新調整後隔天重新衝到首頁前段班

五、數據不是數字,是你和使用者之間的回話紀錄

你不用問使用者「你喜歡我的內容嗎?」
你只要看他們做了什麼,就知道答案。

  • GSC (Google Search Console):告訴你他們是用哪句話找到你
  • GA4 (Google Analytics):告訴你他們來了以後,停留多久、點了哪裡、什麼時候跳出
  • GTM (Google Tag Manager):幫你追蹤 CTA 點擊、滑動深度、表單填寫等「行動信號」

每一條數據,都是受眾輪廓的一片拼圖。
讀懂了,就能了解哪一句話讓受眾喜歡,哪一句讓受眾開始不信任你,你就能優化你說的每一句話。


六、演算法會變,但底層邏輯不會變

每一次搜尋,都是「我想了解些什麼」的渴望。
而 SEO,是你回應那份渴望的方式。

請記住以下幾件事:

  • 長內容不是萬靈丹:長是為了解釋清楚,不是為了湊字數
  • 可以用 AI 工具,但請給觀點,不是丟命令
  • E-E-A-T 不只是包裝,而是你該有的專業人格與可信度
  • SEO 的核心是信任:當使用者搜尋的那一刻,你是不是最值得他點進來看的人?

SEO,不只是排名技巧,
而是你在線上世界裡,如何和陌生人見面的第一印象。

不要再說「我要做 SEO」,
你應該說:「我要在對的時候,被對的人找到,然後留下來。」

七、SEO 專有名詞


H1,H2~H4是什麼?

在網站中,H1、H2、H3、H4HTML 中的標題階層標籤(Heading Tags),它們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搜尋引擎了解整篇內容的結構與主題重點,也同時幫助使用者閱讀文章時能清楚掌握架構。

標籤代表意義SEO 建議用法
H1網頁主標題每頁僅限一個,包含主要關鍵字(如:動態網站設計)
H2章節標題每個主題段落使用,輔助關鍵字可自然分布
H3小節標題用於補充說明、子段落內容的層次分明
H4更細分類通常在 FAQ、技術細節補充時使用

當然還有 H5,H6 但其實對 SEO 的影響就不大了

Meta description 是什麼?

Meta Description(網站描述標籤) 是 HTML 原始碼中用來簡要描述該網頁內容的文字,通常會在搜尋引擎結果(SERP)中,顯示於網頁標題下方。

寫 Meta Description 的重點:

  • 長度約 130~160 字(超過會被截斷,寫得再好也沒用)
  • 必須包含主要關鍵字
  • 吸引用戶點擊(具說服力、清楚講重點)
  • 每頁應該有獨立、客製化的說明

CTA 是什麼?

CTA 是「行動呼籲」的縮寫,通常指引導使用者採取某種行動的語句或按鈕。它可以出現在文章段落中、表單旁邊或頁面結尾,是提高轉換率的關鍵元素。

常見 CTA 寫法:

  • 立即聯絡我們 → 建立信任、導向諮詢
  • 免費試用 / 立即報名 → 吸引體驗
  • 索取報價單 / 專案討論 → 轉換導向
  • 查看更多案例 → 提高用戶黏著度

CTA 按鈕 SEO 建議:

  • 按鈕內文字可自然加入關鍵字(如:「免費諮詢動態網站設計」)
  • 使用可辨識、易操作的 UI 設計(例如使用 button 元素或 a 標籤)

更多 SEO 專有名詞

SEO 專有名詞中文解釋作用與應用
SERP(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搜尋引擎結果頁面使用者輸入關鍵字後看到的搜尋結果,提升點擊率與排名即為目標
Keyword Density(關鍵字密度)關鍵字出現在文章中的頻率比例建議每篇內容關鍵字密度維持在 1~2%,避免過度堆砌
Alt Text(圖片替代文字)圖片未顯示時顯示的文字應包含與圖片內容相關的關鍵字,有助於圖片搜尋與無障礙瀏覽
Internal Link(內部連結)同一網站不同頁面的連結幫助搜尋引擎爬蟲理解網站架構,提高使用者停留時間
Backlink(反向連結)其他網站指向你的網站的連結是搜尋引擎評估網站權威性的重要依據
Sitemap.xml網站地圖檔案(給搜尋引擎)告訴搜尋引擎有哪些網址可供索引,加快收錄速度
robots.txt搜尋引擎爬蟲指令檔告訴爬蟲哪些頁面該爬、哪些不該爬
Page Speed(頁面加載速度)網頁載入所需時間網站越快,使用者體驗越好,也越有利於 SEO 排名
Canonical URL(標準網址)解決重複內容問題的網址設定告訴搜尋引擎哪一個版本是主要頁面
Structured Data(結構化資料)使用 JSON-LD、Schema.org 提供額外資料可讓搜尋結果呈現豐富摘要(如評分星星、FAQ 展開)
Dwell Time(停留時間)使用者從搜尋引擎點進網站後,到回到搜尋結果頁的時間停留時間越長,代表內容和網頁越能提供足夠資訊給用戶,雖然各大瀏覽器皆聲明過不將此數據做為排名因素,但仍是網站具影響力的一個數據表現。
RWD(Responsive Web Design)響應式網站設計網頁會根據不同裝置尺寸(手機、平板、桌機)自動調整排版。RWD 是 Google 推薦的最佳實踐之一,能提升行動裝置用戶體驗與 SEO 表現。
On-page SEO(站內 SEO)站內部的優化行為包含關鍵字布局、標題(H1~H4)、Meta 標籤、圖片替代文字、內部連結、頁面速度、RWD 等。是 SEO 中最基本且控制力最強的部分。建議每一頁都做獨立優化。
E-E-A-TGoogle 評估網站與內容品質的重要標準之一Experience(經驗)
Expertise(專業性)Authoritativeness(權威性)
Trustworthiness(可信度)

最後密技補充:給那些願意看到最後的你

SEO 不只靠內容與技術,也和你在其他地方(社群、媒體、外部網站)建立的聲譽息息相關。
Google 越來越重視「品牌搜尋量」與「外部提及次數」,也就是:

  • 別人有沒有提到你
  • 搜尋你的品牌名有沒有增加

所以 SEO 不是孤島,而是你所有行銷策略的「整合效益」。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網站「被看見、被信任、被選擇」
恆遠數位行銷在這部份很拿手,可以跟我們聊聊

SEO教學-我知道你很困擾

歡迎標明出處,轉載分享。
SEO優化部 吳念哲Zavier

SEO優化部 吳念哲Zavier

文章: 1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